站内搜索:

唱响志愿服务强音,共谱中原出彩华章——青年志愿者协会特色服务项目


2018年12月03日 13:30  点击:

品牌概述

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针对社会公益与志愿活动成立和组织四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其目的是培养青年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立足于校园,服务社会,提高自我,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倡导良好社会风气。

志愿服务项目:马沟福利院支教服务项目、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项目、关爱环卫工人爱心粥屋服务项目、捐物助人物旧情深项目。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为更好的开展马沟福利院支教服务项目、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项目,特成立“希望之舞”支教小组与“爱之翼”志愿服务队。

一、“希望之舞”支教小组

郑州科技学院“希望之舞”支教小组成立于2012年,它是由郑州科技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与郑州市金水区豫馨社工服务中心合作、针对郑州市荥阳市贾峪镇马沟儿童福利院所成立的支教项目支教活动分为课程辅导与兴趣培养两个部分原则上每年选拔一届,共有正式成员36人,设有绘画组、乒乓球组、舞蹈组、武术组、音乐组、羽毛球组六个兴趣小组。

“希望之舞”支教小组以“尽己所能,奉献爱心”为宗旨“促进福利院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支教小组以课程辅导的形式来提高福利院儿童的全面学习能力通过开展“兴趣课”来丰富福利院儿童的课外生活通过组织活动与主动交流的方式为孩子们带去温暖和关怀。协同配合爱心社团、学校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多方合作,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快乐的童年。

“希望之舞”支教小组积极参与由郑州科技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策划、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也积极参与由郑州市金水区豫馨社工服务中心等社会爱心机构、爱心团体发起、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与项目。

“希望之舞”支教小组主要负责以下工作:完成福利院各年级学生每周的课程辅导与作业辅导按计划进行各项兴趣小组兴趣课程、开展秋季趣味运动会以及春季运动会等活动完成科技、天文、地理、社会、健康等各领域科普课程对部分沟通、交流障碍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与安抚配合社会各界爱心团体进行福利院志愿活动及社会募捐活动。

2012年至今,六届“希望之舞”支教小组已经有247名正式成员累计支教近4960人次、累计正式支教时长达18000小时;六年来来参与支教活动的已经达8580人次,累计支教时长达31800小时

二、“爱之翼”志愿服务队

“爱之翼”志愿服务队前身是郑州科技学院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部,自2012年开始接触敬老院工作,坚持至今,风雨无阻,郑州科技学院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与马寨老年康乐中心合作成立爱之翼志愿服务队开展关爱老人志愿服务工作。爱之翼志愿服务队每两周进行一次敬老院活动,固定活动时间定于周日早上。每次活动持续时间约4个小时左右积极响应马寨老年康乐中心紧急号召,协助其志愿工作。

爱之翼志愿服务队在敬老院的日常工作,一是陪伴老人,并表演一些节目,为老人带来快乐与欢欣;二是帮助敬老院做一些劳务工作,因为敬老院多是一些老人,且护工人员少,大多数工作无法独立完成,这就需要大量志愿者协助护理人员完成。对于爱之翼志愿服务队,康乐中心的老人就是他们的亲人,队员愿意用们的努力与热情,给老人们一点温暖。通过组织娱乐活动给在康乐中心的孤寡老人家的感觉,让他们即使远离家人也能感觉到家的温馨

爱之翼志愿服务队秉承帮助老人们解决一些困难,带给他们快乐,同时也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学会成长宗旨,自2012年成立至今,六届“爱之翼”志愿服务队已经有182名正式成员累计去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近5760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3000小时。

三、爱心粥屋

2016年9月郑州科技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爱心粥屋发起人武华女士协商参与爱心粥屋志愿服务活动,郑州科技学院的志愿者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六点钟准点从学校出发,步行三公里路程路到位于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曙光路爱心粥屋服务基地进行志愿服务。爱心粥屋的工作内容很简单,为受助群体盛粥、端上馒头和小菜、打扫卫生、收拾碗筷等……志愿者坚持忙到上课前的最后一刻,然后再赶回学校上课。在爱心粥屋志愿服务的一年里,青年志愿者们无数次穿梭在各个饭桌之间,为数千人次的受助人盛上热粥、端上小菜和馒头,这一份份充满爱心的早餐和无微不至的志愿服务,日复一日的温暖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爱心粥屋开展两年来,受到了马寨政府及社会各届认可,开展志愿服务人次达1680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360小时。

四、衣往情深服务活动

衣往情深”成立于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废纺联盟、希望义卖中心、郑州晚报、京九晚报、洛阳晚报等多家爱心单位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该公益项目的宗旨是“捐物助人、物旧情深、有限物资、无限循环”。主要是通过募集社会上的闲置物资,经过物资基地的分拣、消毒、整理后转赠给需要的人。其中不可再次穿着的衣物将由专业的工厂进行分解加工,产生善款用于 “衣往情深”公益项目的维护与建设,从而让这些家庭闲置衣物得到循环的利用,体现更高价值,同时为自身循环造血式公益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件衣服、一本旧书、一份旧报……也许只是多年来陈积的别物,但对于贫穷地区的人民与儿童来说,却能温暖他们整个冬天,让他们学到新知识。或许捐出的一件衣物,不足以改变她们的生活环境,但一份爱心,一定能令那身陷困境的一家人,感受到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带来的温暖与祝福;同时又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郑州科技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在2016年10月加入了“衣往情深”公益组织中,不仅丰富了郑州科技学院青年志愿者们的活动,还筹备了一批可以给贫寒儿童带去温暖与爱的活动。

自此之后,学校又多了一处别样的风景——六个绿房子,这些绿房子被分散在南苑与北苑,从而方便大家捐衣服,每当绿房子装满衣服的时候,志愿者协会就会组织青年志愿者们去收衣服装到爱心袋里,再搬到一个专门放衣服的房间。之后会再和“衣往情深”取得联系前来收衣服捐到贫困山区。

自开展“衣往情深”项目以来,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收衣活动累计9次,每次参与人数约40余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约720小时,为贫寒儿童捐助衣物约5吨。

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团结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步入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2018年,校根据团省委的工作安排,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当代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的伟大实践。围绕“文化、科技、卫生”的活动主题,在全校范围内精心选拔组建郑州科技学院2018年度暑期“三下乡”支教服务队,前往洛阳市汝阳县刘店镇昌村开展爱心支教、精准扶贫、医疗义诊、文艺下乡,反邪教宣传等活动。在团委刘培林老师的带领下,志愿者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扎实实践、广泛调研,切实做到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群众中学会奉献,在团队中加强协作,深化新青年一代对社会的理解与认识,增进高校学子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和交流。

在实践过程中,《今日头条》、《好人中国官网》、《河南共青团》、《共青网》、《中国公益网》、《龙子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多次报道宣传。

点评

近年来,我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果显著,影响广泛,展现了我校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和勇于奉献的服务精神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14年12月获郑州市金水区民政局授予“优秀志愿者团体”

2016年、2017年均被河南省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评为“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

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金水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郑州市平安金水志愿者联合会评为“优秀志愿服务团体”

2016年、2017年连续被马沟福利院授予“爱心团队”荣誉称号

2018年4月,我校“衣往情深”志愿服务项目被郑州晚报评为“优秀志愿服务团队”

2018年6月,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百城联动、爱在高考”活动被“志愿中国·志愿汇”进行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

2018年9月,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被河南广播电视台授予“优秀公益团队”荣誉称号

2018年9月,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被中国公益网评为“全国百佳团队”。

上一条:“无邪校园”反邪教教育品牌 下一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计划

关闭

郑州科技学院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学院路1号
电话:0371-56150607  邮编:45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