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计划


2018年12月03日 13:25  点击:

品牌概述

郑州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6年11月,是河南省民办高校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其前身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是在校党委和校行政领导下的二级教学与研究单位。2001年9月,成立思政教研室,录属普高部;2008年9月,成立基础部,思政教研室划归基础部;2010年3月,成立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多年来,在学校董事会、校党委、校行政的高度重视下,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双管齐下,不断进取。

一、薪火相传 继往开来

近年来,为破解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科研水平不高的困局,学院积极探索实施课程导师制。以与郑州大学校校合作为契机,与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深度对口交流,特聘请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五位省内思政课教学名师作为五门思政课课程导师,课程导师不但承担我院理论课教学工作,理论课教学改革工作,更担负一对一指导培养新青年老师的重任。导师们把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传递给青年教师的同时能有效促使青年教师变被动为主动虚心学习,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课程导师的聘任,促使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化,并且提升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

二、凝聚特色 创新发展

(一)以五环教学法为抓手,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偏重于传授理论知识,缺乏实效性与针对性的特点,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形成了创新性教学模式的“五环教学法”。即将教学过程具体分为章节解读、专题讲座、频频教学、课堂讨论、实践教学等五个环节,有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二)以开展“三进”工作为着力点,加快模块化教学改革

2010年伊始,根据党中央、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积极推进重大时事政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我院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深化教师理论学习、整合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等,为学生全面、及时学习党和国家最新精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不断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重大时事政治的学习与研讨,发挥好教师在“三进”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二是统一编写相关辅导讲义,为重大时事政治“进教材”提供保证。三是以形势政策课堂为载体,确保重大时事政治进“进课堂”。四是以第二课堂为辅助,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确保重大时事政治“进头脑”。

为了更好推进“三进”工作的开展,自2013年开始在本、专科《形势与政策》课中实施模块化教学。实现“理论教育”、“实践教学”、“网络教育”三大模块密切结合。融合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凝聚和优化多种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形势与政策校园网络互动平台,在平台上为学生解惑答疑,及时回答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使广大学生能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从而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积极性和白觉性,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

(三)以理论宣讲为载体,实现创新理论学习全覆盖

为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提高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坚守好育人主阵地。我院自成立以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理论宣讲工作,形成我校、党校与思政课理论教师共同携手的“大思政”格局,从而实现全校各个学院、职能部门的全翻盖。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这支队伍承担了新思想“零时差”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会议召开两个月的时间内,在各院系作报告15场,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学干部等5000余人次现场聆听了宣讲报告,打通大家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使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全面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我校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将新思想梳理为八大宣讲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形成“领导干部上讲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宣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宣讲”、 “宣传部部长理论谈”、 “团学干部讲坛”、 “优秀辅导员讲师团”、 “大学生骨干宣讲团”全覆盖的思想理论宣讲阵地。

三、教学科研 成果斐然

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发展,严格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打好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定期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赛,参与各类高水平的比赛,取得良好效果学院教师荣获郑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多项,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多人;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奖励基金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多人荣获河南省民办教育系统模范教师、校级文明教师、校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教书与育人并举,教学与科研共进,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潜心从事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其中核心期刊80余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完成省厅级等各类项目90余项;出版教材、著作10余部,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

点评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路径。为打破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瓶颈”,采取多种方式,使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实效性达到最大化,激发学生主体的自我创新能力,使思政课成为能外连社会实践,内连学生心灵的课程体系。利用河南高校“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讲师团”巡讲活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成果展示,令人耳目一新,赢得全程喝彩。

同时,不断挖掘省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提升周边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利用效率,我院精心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群,并定期组织学生代表开展参观和现场教学活动。如:红色革命教育实践基地群,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焦裕禄纪念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竹沟革命纪念馆、杨靖宇纪念馆等;新农村实践基地群,有新乡刘庄村、巩义竹林镇等;历史文化实践基地群,有河南省博物馆、二七纪念馆、郑州市政协文史馆等。通过上述途径,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陶冶思想情操,加深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进一步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激发全校师生爱党、爱国、爱校热情,在真学实做中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特举办建党95周年党史党章知识竞赛;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搬到“法庭”,将户外团体心理体验活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等方式来不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为了丰富教师的体育文化生活,强健体魄,展示风彩,增强教师们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在校体育馆多次举办“教职工趣味运动会”。

学校把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坚持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及教材确定的情况下,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大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力度,通过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符合新时代的教学理念,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坚持采用灵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从传统的课堂传授理论为主向以课堂传授理论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方式转变,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


上一条:唱响志愿服务强音,共谱中原出彩华章——青年志愿者协会特色服务项目 下一条:临时党支部阵地建设

关闭

郑州科技学院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学院路1号
电话:0371-56150607  邮编:450064